top of page

⟪德魯克的績效觀⟫

作者:邵明路

北京彼得 • 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

光華社會企業主席

管理

「績效」這個詞眼的同義詞是「成果」。在德魯克的著作當中,有很多對於績效和成果的強調。他認為,「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在於邏輯,而在於驗證。管理的惟一權威就是成果。」他甚至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裏,把管理者定義為:取得成果的人。對於聘請和提拔人,他認為只能憑績效,而不是憑這個人的潛力等去做判斷。要從員工以往的成績中來發掘長處,然後用他的長處來配置適當的職位。當有人問德魯克,他希望人們因為什麽而記得他的時候,他的回答是,「那就是我使一些人做了正確的事。」

績效在德魯克學說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績效相關的是,德魯克的兩項重要的創見也是兩大基本管理工具 — 組織的事業理論和創新。

績效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問題是,我們根據什麽說我們有績效?憑什麽判斷那是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結果?績效和成果是由什麽決定的?這要追溯到一家企業或者一個機構的使命。德魯克告訴我們,讓我們從外部環境和機構本身的願望、能力作分析出發,首先界定使命,再用使命來定義績效和成果。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戰略規劃。由此所產生的就是一個組織或者一個機構的事業理論。

德魯克有非常經典的三個問題來闡述事業理論:我們的業務是什麽?我們的客戶是誰?客戶心目中的價值是什麽?根據對這些問題的本質的思考和回答,接著是要制定集中經營的決策。誰是我們既發自內心願意而且特別擅長去服務和滿足的客戶,而對方還必須是最需要你的客戶,如果這兩點你能夠結合起來,你就找到了和市場的契合點。哪個市場是我們能付出少於別人或者相當於別人的努力,卻能取得比別人更好成績的地方,這個市場就是適合你的市場。集中經營決策是你決定要在哪個戰場上進行戰鬥的決策,它指示了你的資源應該投放的方向。但最後,使命還是要通過計劃來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和想法當中,否則一切都只是妄想。計劃的重點就是要找出或者設計出少數為達到績效目標至關重要的關鍵性活動,並且為他們分配足夠的資源,包括機構和組織中最優秀的人才。

事業理論不是一旦形成就一勞永逸的,它需要修訂、檢討甚至重建。歷史上有百年的企業,但百年的企業並沒有經營百年的產品,也沒有運用百年都不改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德魯克說,對於產品、服務、流程、銷售渠道等,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檢討一次,看看有哪些已經過時了。創新不會等到事業理論發生改變以後才發生,即使在一套事業理論有效期間,組織也有創新的必要和空間。不過,當你重新設計和重新建立事業理論的時候,就一定會引起非常重大的創新。它不是原有產品線和市場的延伸,而是開發出以前從來沒有的產品和以前從來都沒有的全新市場。

企業只有兩項基本職能,市場營銷和創新。只有這兩項可能產生成果,其他全是成本。建立事業理論屬於最基礎的市場營銷工作。因為它探討的就是客戶需求,而改變和重建事業理論,則是最重大的創新。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創新可以被看作是動態的市場營銷。在今天這樣的一個巨變時代,事業理論的更新比過去更加頻繁了。歷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大企業,它們的事業理論可以適用幾十年甚至半個世紀,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覆返了。這意味著管理者必須時刻準備進行重大創新,而不應該是僅僅認為改善既有的產品、流程和服務就可以了。雖然我們面臨著事業理論不斷變化的殘酷現實,不過它也給了我們不斷進入新行業、新市場的大好機會。在創新的推動下,今天已經是一個後來者居上的時代。

績效是一位嚴厲的主人。它一方面要求管理者承擔起妥善托管社會資源的責任,德魯克甚至把這稱之為管理的正當性、合法性和道德責任;另一方面提出高水平的績效要求,也給管理者本身和組織中的每一位同仁開辟了發揮所長、不斷成長和獲得成就感的廣闊空間,使他因此可以真正的實現個人自由和尊嚴。「使組織產生績效就是管理。」人們在歷史上發明了很多工具,從手工工具到機械設備、核技術、太空船、互聯網、生物工程。所有這些都是東西,人可以用它們來行善,也可以用來做孽。管理也是一種工具,而且它比任何高科技都更有效。

事實上,是管理決定了任何資源,包括死的資源和活的資源,物質的資源和知識的資源,也包括了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不過管理這種工具與其他工具並不相同,凡是試圖操縱和控制他人,以達到個人不正當目的的人,都無法借助管理的力量。管理只能是人行善的工具,它的終極目標和深遠影響是改善人民的生存質量。正是管理與生俱來的這種「善」的屬性,決定了什麽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績效。


bottom of page